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:职场不是热血男频文,没法逆袭才是常态
但在现实职场上不尽人意的事件一次次引发舆论热议的背景下,在节目中找寻心理抚慰之余,我们也不妨再多展开想想——好的职场应当是怎样的?身处职场的每一个人,能为此做些什么?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当都市青年的各个生活侧面——婚恋(《我们相爱吧》《心动的信号》)、代际(《旋风孝子》《爸爸去哪儿》)、旅行/生活纪实(《花儿与少年》《向往的生活》)及更细分的青年潮流文化(《偶像练习生》《这!就是灌篮》)——均被瓜分殆尽之时,一个“房间里的大象”式的中空也就愈发凸显,它同样也是现代都市叙事中的必备要素:职场。
最近这些年,职场剧/电影逐渐成为备受市场追捧的一类题材。从引起广泛讨论的《奋斗》《杜拉拉升职记》《欢乐颂》,到饱受诟病的《创业时代》《谈判官》《翻译官》,一个共同特征是,其中言情、家庭伦理的戏码出尽风头,而作为职场剧中最核心的“职场”却单薄得一击即碎。有的是对特定行业缺乏常识,有的是刻画办公室政治如同儿戏,更多的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仅仅是将谈情说爱裹上一层“年轻人奋斗”的糖衣。有人对此总结,别人的职场剧演的是职场,我们的职场剧演的是人在职场上谈恋爱。
《创业时代》里,男主拿着商业计划书去见投资经理,一开口就是“美女”,还未等对方开口,又抢先介绍了自己。我的投资人朋友和我吐槽:这样的创业者,可以左转出门了。不说你的项目如何,好歹得先知道我的名字吧,不然我凭什么给你钱?
今年上半年,《我和我的经纪人》上线,号称是“中国首档聚焦经纪公司的职场真人秀”。前几期尚有年轻的新人宣传遭遇领导否定突破职业瓶颈的故事线,后半程则彻底失焦,越来越多的艺人取代了他们的经纪人,登上舞台。这多少流露出了节目制作方的某种不自信:一档以素人为主角、讲述职场故事的真人秀,真的会有人看吗?
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做到了一点,真正将“职场”引入了我们的综艺视野。如同学者张慧瑜所言:“在现代性文化中,生产领域一直是隐而不彰的黑洞,反而家庭、酒店、咖啡馆、购物广场等消费场所成为文化表现的主导空间。后工业时代的职场故事把白领从消费主义空间中‘拯救’出来,还原其作为生产者的身份。”
第一期中,观察室嘉宾周震南提到他认识的一位经纪人姐姐,从她身上勾勒出了他心目中的职场生活:桌上摆着绿植和偶像的照片,一边打字一边喝奶茶,旁边还放着一个蒸脸的仪器。而当另一位嘉宾Papi酱说到,她每次去办公室要待上8到9个小时,周震南发出了惊呼。何炅补上了一句:“难道你以为在办公室蒸脸15分钟,就回家吗?”
看过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,你就知道职场生活并不是在办公室蒸脸15分钟,然后回家。节目设定在了律师行业,八位法学院学生到上海的一家律所实习一个月,每期都会发布一个课题,在四位带教律师的指导下,他们要争夺两个转正offer。在看节目的时候,有不少地方都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或身边朋友的职场经历。从选人上,可以清楚地看出节目组希望切入的一些痛点:
学历压力。在面对来自北大、人大等名校的同僚,一位大连海事大学的实习生面露出尴尬的神色:“我都不敢说了,我学校不怎么……”但学历太高也并不定是好事,北大女博士要被带教律师询问:如果现在从实习律师做起来的话,落差会很大,你是怎么考虑的?
实习经验。八位实习生背景各异,有人曾在顶级律所实习过,有人已经代理过民事案件,但也有人是职场小白,被质疑“简历里有关法律的只有57个字”,实习第一天穿着学生衬衣,哆哆嗦嗦地练习开场白。
女性婚育。同样是上面这位北大女博士,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已婚人士,在带教律师提及婚姻状况时,她主动提到:我现在还没有孩子,结婚了也不会占用我太多时间。
但在上述这些实习生个人特性差异之外,一旦故事情节进入到实质性的职场工作情境当中,稍微有些现实职场经验的人,都能明白节目呈现出来的并非8位实习生在这一个月内所经历的全部。如果你是视频网站的VIP会员,你就会看到一个内容更加丰富的“特约版”,看完之后,相信你对8位实习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。更何况,更大量的视频素材,是特约版里也没有的。
尽管节目中也有实习生面对带教律师的否定批评后崩溃流泪的场面,试图让观众们感受职场竞争中挫折与压力,但更多时候,它呈现出的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职场景象:
带教律师会反复自掏腰包为加班的年轻人点好丰盛外卖,工作表现不佳时总能得到上司的大度谅解和耐心指导,在相互竞争中落败的一方会毫不介怀地向胜利者虚心请教,团队协作出现意见不合后每个人都习惯性反省自己而不是怪罪别人……
这样的职场环境,自然是美好的。但在感受这种美好的同时,我们也应当意识到,作为一档在现实情境中展开所有剧情的职场类节目,它所呈现给观众的,并不是真实职场的全部。举个例子,在节目中,无论是带教律师还是实习生,我们感受不到任何一个人会面临性别问题导致的困难,似乎所有人都生存在一个全然平等的性别环境里。但现实中的职场环境真的是全然平等的吗?恐怕并非如此。
同样是影视作品,在前段时间引发巨大共鸣的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中,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以绵密的细节抽丝剥茧:毕业前夕,父亲劝她“等着嫁人”;女厕所被男同事安装摄像头;被要求陪男性部长喝酒;明明能力更强,升职更快的总是男同事;最后,由于生了小孩,无法兼顾事业和家庭,只能辞职去做家庭主妇。
除了八位实习生以外,四位带教律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打开节目的弹幕,对带教律师几乎是出奇一致的好评:“X律太暖心了”“神仙领导”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老板啊”。相较实习生们,我反而更喜欢看四位带教律师的戏份:他们中有人是外表干练、说话强势的女强人,有人是爱研磨咖啡、和实习生打成一片的“暖男”。当他们私下聚在一起的时候,会讨论“XXX又进步了”“我打赌XXX这次是第一名”,“领导”的身份被弱化了,更像是不停为子女操心的“老父亲”“老母亲”。
初入职场时,每个人都会幻想遇到这样的好领导,但很多时候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。最近,我听说我的一位朋友刚刚从公司离职。有天早上她的领导给她打来电话,电话里从“你为什么交活这么慢”到“你写的ppt有多差”进行了全方位的摧毁式打击,她那天挂断电话后,一直在房间里哭到了晚上,两天后去医院,诊断出了抑郁症。她说她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,领导想要的并不是一个人,一个可以慢慢培养的后辈,而是一个不停产出的机器。
这当然是一个极端例子。但不可否认,在职场中,我们都处于强大的规训权力之中。从996、华为前员工被羁押251天到Facebook工程师自杀事件,无论是工作时长、法律保障还是心理健康,职场人士尤其是新人正在承受来自各个维度的巨大压力。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观众一边在经历高压的职场生活,一边还要观看这么一档职场真人秀了——现实里感受到的压迫和剥削,在节目的柔光滤镜之下,像雀斑被一颗颗摘除。
除此之外,现实中还有因出身经历导致的境遇差别。尽管节目并未直接交代8位实习生的家庭背景,但仍可以从一些片段窥出端倪。北大女博士住在一处拥有后院的别墅里(想想这可是上海),一位实习生的父亲是法官,另一位自幼去韩国念书,后又在澳洲留学。原版《Good People》中,安排了一位同时有四五份兼职以补贴家用的寒门学霸,而在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里,实习生们大多都拥有优渥的家境,不必在理想和面包之间做挣扎,也不必因为自己出身不佳而怨天尤人。
《欢乐颂》有一个支撑全剧的设定:五姐妹分属五个社会阶层,阶层和居住空间的大小完全吻合。尽管剧里用跨阶级的女性情谊达成了某种和解,但直到结局——比如樊胜美靠婚姻改变命运的灰姑娘梦碎——五姐妹依然停留在各自的阶层之中。
一个在投行工作的朋友曾告诉我,他们业内有这么一个神秘的群体,这些人没什么业务能力,干活也不靠谱,当他在哼哧哼哧加班的时候,他们在泡夜店和看电影。但奇怪的是,上司总会尤其青睐他们,时而显得毕恭毕敬,职务也像火箭般蹿升。这类人被统称为“VIP”(very important person)——important之处就是他们都有个好爸爸。
反观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,暗藏的叙事逻辑是:一群被抹平了出身差异的年轻人,站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起点,在“越努力越优秀”信条的指引下,展开良性竞争。即便要说“不同”,也是能力的不同而非出身的不同,而能力的不同亦能通过努力补足。
从节目的剪辑方式可见一斑。每期节目几乎都有一个/一组重点人物,这一期里ta或ta们必然会实现某一方面的成长。比如有一期是一位实力欠佳的实习生首次担纲组长,突破自我逆风翻盘;另一期是两位实习生产生沟通矛盾,在下一次的合作中重归于好达成相互理解。这当然是美好的、热血的,可这是现实世界,不是打怪升级的男频文。一位豆瓣网友的评论说:“是XX的话,我直接改一星,这种专业性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升,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的效果,那我会告节目组误导观众哦。”
“真人秀”在“真”和“秀”之间,“真”应当是一个更大的前提。在一次访谈里,《奇遇人生》的导演赵琦在被问及录制中的不可控因素时,是这样回答的:“第一季窦骁登山的时候,如果因为天气登不上去,这一集就什么都没有。别人问我该怎么办,我说没怎么办,就只能是没有。人生就有很多很高的预期你最后达不到,我们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情况吗?有啊。”
好在,那位豆瓣网友不用改一星了。到最后一次课题,那位职场小白明显有了长足的进步,说话更流畅了,逻辑更清晰了,还隐隐约约展现出一丝攻击性。可是和原本实力强劲的另几位实习生相比,还是有不少差距。于是,观察室里的何炅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你觉得他逆袭了吗?”
飞行嘉宾邱晨说:“我追着节目看下来,我也一直希望他能逆袭,但这恰恰折射出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实在是太少遇到逆袭这种情况了,所以我们才会期待看见这样一个故事。没办法逆袭才是人生的常态,很多人一开始的人生很艰难,起点比较低,很可能到最后也未必有获得大翻身的效果。……卓越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结果,可是在平凡中获得快乐、获得幸福,也是一件蛮好的事情。”
进入职场一年半,我也时常被各种焦虑笼罩:“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总是达不到预期?”“我是不是不适合这里?”“感觉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”。后来我放平心态的方式是,告诉自己尽管没能做到“最好”,至少在抵达“好”的路上更前进了一点点,这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。
纵观10期节目,稍微有些现实职场经验的人,都知道节目经过了美颜滤镜式的精心剪裁。明知与现实存在距离却仍然愿意继续追下去,恰是因为它提供了某种慰藉——现实有点苦,那么就让我在节目里找点甜。
但在现实职场上不尽人意的事件一次次引发舆论热议的背景下,在节目中找寻心理抚慰之余,我们也不妨再多展开想想——好的职场应当是怎样的?身处职场的每一个人,能为此做些什么?
(部分资料参考自张慧瑜《青春文化与社会变迁——21世纪以来青春职场剧的流行与文化反思》,在此一并致谢)
你有看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吗?
你对自己的职场境遇有什么话想说呢?
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~
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,送你一个彩蛋
撰文:吴呈杰
编辑:何瑫
运营编辑:肖呱呱